种植规模:2017年,全市种植食用菌1449亩。2018年,截至3月底,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1090.22亩,其中,六枝特区种植620亩,盘州市种植158.2亩,水城县种植261.72亩,钟山区种植50.3亩。到2019年,计划种植食用菌0.6万亩。
产量产值:2017年,累计产量达3128.19吨,到2019年,计划年生产食用菌4.5万吨,产值3.3亿元。
产业规模:到2019年,重点培植10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4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培育2个至3个食用菌品牌。
迈越农开公司:通过示范带动群众增收
在木果镇木果居委十五组窝倮冲,食用菌种植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工人们有的在装菌棒,有的在给菌棒打眼放气,有的在接种或翻驮,有的在运菌棒出炉……一派忙碌的生产场景。
据介绍,贵州迈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窝倮冲建设了16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目前种植香菇200亩,下一步还将种植木耳。公司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推、农户参与”,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按照“基地+产业+农户”模式,以400元/亩/年的标准,引导村民将200亩土地入股到基地,发展食用菌种植。由于气候环境好,品质优良,再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并于今年申请了“凉都木果”商标。
该公司聘用当地涉地农户68名(含贫困户14名)在基地务工,根据不同工种实行计件工资制,务工人员人均日工资可达150元以上。
“刚开始时,务工人员总觉得一天干得腰疼手软,可做不出产量,都在埋怨工资低。”该公司经理金小兵告诉记者。为帮助地方劳动力务工创收,4月初,公司从浙江请来2名技术人员帮助当地聘用的务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示范,务工人员日工资提升到150元左右,最高可达260元,大家的积极性高了,也不再埋怨工资低了。”金小兵说。
该公司董事长许筑敏说,为把种植食用菌的风险降到最低,公司让合作社或农户直接购买发酵好的菌棒进行种植,“我们以3.5元每棒的价格向合作社提供菌棒,由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10天左右就能出菇,每个菌棒能产1.2至1.8斤鲜菇,之后公司以4元每斤的保底价回收。也就是说,10天左右,合作社每棒菌棒就能赚2.5元,以此助推农户增收。”
目前,该公司与木果镇共合作建设种植大棚600个,可种植菌棒300万棒。记者采访当天,公司与木果镇政府签订了出售30万棒菌棒的订单,并承诺负责种植技术培训和派员实地培训养菇技术。
为鼓励低碳生活,提高群众收入,该公司除按300元/吨回收农户种植香菇的废旧菌棒,用于制造有机肥生产原材料外,还将食用菌种植与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相结合,引导农户将房前屋后及田间地头的废弃树枝等,以450元/吨干材的价格售卖给公司作为种植食用菌的原料,循环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澳丰菇业公司:深度贫困村有了脱贫产业
4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盘州市两河街道岩脚村的哒啦仙谷绿色生态食用菌产业园,正遇贵州澳丰菇业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在职工食堂就餐。
2017年,澳丰菇业公司在哒啦仙谷租用70多个闲置大棚建设绿色生态食用菌产业园,共种植香菇、茶树菇、平菇和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种150万棒,其中,香菇种植量占三分之二。产业园聘用当地贫困群众66人固定务工,对务工人员实行计时工作制,月保底工资达2100元至2400元,并免费提供两餐。
从2017年公司进场以来,一直实行订单式生产。今年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签订了1200万斤的订单,预计全年签约订单可突破2000万斤。
2017年,仅有两三家合作社与该公司合作,今年已增至八九家,均是盘州市辖区内的村级合作社。公司主要向各家合作社提供菌棒,出菇后以2至3元/斤的保底价回收鲜菇,让合作社不愁销路。
“我们生产成品菌棒需2到3个月时间,而向合作社提供菌棒后,从进棚到出菇只需7至15天。”公司总经理谈潇说,除去成本外,合作社每棒有2元左右纯利润,每家合作社一般都要进购8万至10万棒,纯收入20万元左右。
除进行一期产业——食用菌栽培外,该公司还准备实施二期产业——深加工。据悉,公司将利用4台高压灭菌柜、26间接种车间、5栋养菌房、5栋茶树菇温室,采取两条生产流水线作业,进行高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出菇等,将产品进行包装,制成礼品盒、罐头、香菇酱等。二期产业计划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盘州市丹霞镇桃源村以前无任何产业,属于盘州市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8月,贵州澳丰菇业公司与桃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后,合作社向公司购买了20万棒菌棒,已提货3万棒,涉及香菇、平菇两个品种。待出菇后,公司以保底价全部回收。为确保合作社种植的食用菌达标,公司派专门的大棚建筑施工队为该村建设了大棚,并提供菌棒种植技术,必要时还进行实地指导。此外,公司还将板桥、水塘、赵官的经销商让予他们,以此助推该村脱贫攻坚。
黔芝菌宝农开公司:政府“保姆式”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地处盘州市保田镇保田村铁厂的贵州黔芝菌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分析贵州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的行情与态势,认为六盘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食用菌,是一个能为企业创收和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互利共赢项目。
为快速带动百姓增收,该公司创造了“11153”助推脱贫攻坚模式,即“1户农户用1亩地,栽培1万袋食用菌、出菇管理5个月能有3万元纯收入”。
通过“公司+合作社+能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公司与村合作社对接,合作社发动农户以每亩土地每年500元的固定分红入股,并鼓励农户优先在基地务工创收、优先购买菌棒自种,出菇后公司保底回收。
该公司于2017年12月挂牌,今年1月开始投入生产,共聘用当地120余人务工,其中含贫困户80人。
目前,公司主要依靠六盘水的气候优势推广夏菇种植,共种植食用菌170多亩,生产菌棒70余万棒,预计到5月份突破100万棒,6月份开始出菇。
“要是没有当地政府帮助,我们实施产业不会这么顺利。”该公司董事长刘开宇感慨道,公司入驻之初,当地政府就出面协调了闲置用房30亩左右给其无偿使用,出面协调2个大棚(共100多亩)加入公司,其中一个入股,一个租赁,既省去了半年左右的建棚时间,又节省了几百万元的投资成本。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帮助公司协调办证、用电、用水等事宜,从而使公司从进场到生产,仅用了100余天。
务工人员:把企业的事当自家的事
记者在哒啦仙谷绿色生态食用菌产业园采访的当天中午,职工们午饭后都集中到休息室休息。
现年56岁的毛小药,是岩脚村8组村民,她家的土地此前已全部流转给哒啦仙谷,她本人则在哒啦仙谷的企业打零工。
贵州澳丰菇业公司于去年3月15日进驻哒啦仙谷,毛小药次日就在公司应聘到了务工管理工作,“主要是安排工人干活,每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月工资2700元。”
“能到澳丰菇业公司上班很开心!公司每天还供应两餐,就餐不分老板和‘小兵’,大家平起平坐。”毛小药说,公司不仅带领他们增收致富,老板及管理层还很尊重打工者,因此,他们也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深夜,漂泊大雨下个不停,食用菌种植大棚前面的小河突然猛涨,大棚里成了一片汪洋。凌晨3时许,职工接到公司的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抢险救援。
当时电力设施被冲断停电,现场漆黑一片。可大家顾不了许多,纷纷挽起裤腿下至齐腰深的水中,用手电筒照着打捞。通过一晚上的奋战,到次日上午10时许,成功拦截了8000多棒菌棒,为公司减少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也算不白领公司的工资了,最后公司还给每名员工600元的奖励。”
记者手记:助力脱贫攻坚的好产业
近年来,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我市将其列为助推脱贫攻坚实施的五大产业之一。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看到,以前对人们来说并不起眼的小蘑菇,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经过规模化、高质量的培植,正逐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好产业。
那么,如何让小蘑菇更好地为贫困群众撑开“致富伞”呢?
为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我市还需积极引进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和培育食用菌生产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同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其他产业扶贫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重点企业进行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冷链贮运体系和产品深加工建设,提高食用菌产业附加值。
此外,还要强化宣传推广,广泛宣传食用菌新技术、新成果、食用菌营养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和产业优势,掀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热潮,让小蘑菇更好地成为助民增收的“致富伞”,为我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助力。
温馨提示:
1、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163rsw官方具体简章发布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大家。你可以在公众号中回复“贵州公务员”随时查看最新动态。
2、有疑问可加小编个人微信:gz163rsw
贵州人事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rsw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jszpw
贵州医疗卫生招聘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ylwsw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