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打拼已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生活常态,碍于时间、地域、工作等条件限制,想要敬重先人的情感就必须找到新的出口。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上祭扫服务应运而生。不少无法回乡祭扫的人们选择在网上为已故亲人创建“网上纪念馆”。
民族学非遗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孙正国认为,网上祭祀对清明节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这是非常积极的时代性特征,既体现了中国清明节祭祀的传统观念与价值依皈,又为人们寻找到了新的祭祀方式,解决了节日传统与当代生活的矛盾。”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还有部分人选择雇人祭扫的方式。与网络祭祀不同,这种做法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心至意至,形式是承载的方式。”河北市民樊根遥表示,很理解那些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亲自到先人墓前扫墓的人,但只要心存追思之情即可,花钱雇人祭扫,是一种市场化的交易,不仅违背了清明节的初衷,更是对先辈的亵渎。“代扫扫走的是孝心、是亲情,到头来只不过是敷衍了逝者,苍白了孝道。”
但从事民族学社会学研究的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赵世林则认为,不妨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赵世林说,“这些新形式也为‘有心无力’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不管是代客扫墓还是微信祭扫,都是祭扫的一种符号和外在形式,在注重精神祭祀的前提下,并不违背祭扫的本质。”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又是一年清明时,你回乡祭扫了吗?
温馨提示:
1、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163rsw官方具体简章发布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大家。你可以在公众号中回复“贵州公务员”随时查看最新动态。
2、有疑问可加小编个人微信:gz163rsw
贵州人事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rsw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jszpw
贵州医疗卫生招聘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ylwsw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公众号